童年滿載的,大都是彩色、美好的回憶和幻想,我們曾經勇敢把握夢想和童真,但隨時間推移,我們終會走到盡頭,被逼和那些純真的想法再見……
電影《紅氣球》大約發生在50年代的巴黎,不知道是否處於戰後時代的關係,電影中的法國以冷色為主,整條街道都是空蕩蕩的,城市的人都沒精打采,如行屍走肉。唯獨片中兩位主角男孩和紅氣球卻是活潑開朗得很,和背景形成強烈的反襯。紅氣球鮮艷的色彩早已和冷色的法國成對比,而且它更活潑好動,比人類更像「人類」;它雖然淘氣好玩,但男孩鬆開手時,他卻依然會忠誠地尾隨男孩,成為了孤獨的男孩的最佳玩伴。
男孩更是和成人格格不入。男孩初遇紅氣球時,勇敢地把它從燈柱拯救出來;學校及成年人不接受他和紅氣球,他卻千方百計想盡辦法和它共存,如讓校工它保管紅氣球;到電影高潮,紅氣球被一班小朋友追捕,男孩為了紅氣球被一群小朋友欺負,明知道自己一人難以敵眾,卻不願放棄氣球,不交出心中所愛。整套電影裡,好像只有男孩和紅氣球才是活生生的「人類」。反觀那些嚴肅的成年人,定下百樣規條要小孩去遵守,漠不關心男孩和紅氣球的感情。忙碌工作的成年人選擇視若無睹,或將他們拒於門外,只有少數熱心的途人幫助他們。《紅氣球》是在諷刺成年人世界的無情自私,歌頌,或懷念孩提時代的我們,曾經勇敢地守護自己所愛,不怕自己的夢想被取笑,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規條。
《紅氣球》運用了S.U.C.E.S.S的說故事技巧,整套電影棄用蒙太奇,大量運用長鏡頭技巧,製造Emotional。如電影最後一幕,紅氣球被壞小孩的彈弓射穿、洩氣破爛的一刻,導演選擇用長鏡頭、以及停止音樂用沉默蘊釀情緒。望著男孩的好友逐漸離去,而我們卻愛莫能助。電影亦有Concrete的說故事元素,具體交代男孩勇敢保護紅氣球外,更用大量擬人的例子說服我們「紅氣球是活的」。如紅氣球會自己照鏡子、飛去和藍氣球親吻 (就像人類追求異性一樣)、忠誠地在店外等待男孩、尾隨巴士追逐男孩的身影,這些例子都幾乎讓我們忘了紅氣球是死物,而是把它當作真正的演員一樣。這樣又做到說故事技巧中的Credible,說服觀眾把紅氣球當作人類。
最後,《紅氣球》以故事包裝寓言、道理,亦是運用了Stories的技巧。「紅氣球」代表的,可以是自由、快樂,但我認為代表的其實是童年的純真、夢想、幻想以及善良。片中主角為了保護、相信、熱愛自己的童真和夢想,勇敢追逐,不理會旁人目光,身邊的成年人卻絲毫不重視,外母甚至把他的「紅氣球」棄於窗外。到片尾,男孩還是逼不得已要離開「紅氣球」,捨棄童真、單純、深信過的夢想。在片中最後一幕中,小孩更豁然忘了破爛的紅氣球,跟隨無數的氣球乘風去,或許在某意義上是成為了無情的成年人,捨棄過去、追逐未來。
Comments